十大经典儿童剧《音乐之声》一部不狗血的后妈上位剧

  在这个家庭里,女主角虽是后妈,但很疼爱前任的孩子(前任是早逝,并非女主小三上位),在她努力下,那个严肃与无声的家,找回了原有的快乐与歌声。

  这部音乐剧就是大名鼎鼎的《音乐之声》(The Sound of Music)。

  《音乐之声》被认为适合全家一同观赏,很大原因是因为玛丽和孩子们的故事真实而感人。可以说《音乐之声》里最重要的故事线,就是玛利亚与孩子们故事,这条故事线充满着家庭温情;在剧里我们大家可以看到,玛利亚是如何渐渐的融入他们的家庭,用音乐和爱,给这个家庭重新带来快乐。

  在严格的上尉面前,孩子们都是老实而遵守纪律。但是背地里却非常调皮捣蛋,保姆一个接着一个被他们逼走。

  但玛利亚毕竟是信仰上帝的虔诚修女,对孩子们的行为,非常宽容,他对孩子们的生活非常关心,孩子们怕打雷,她就陪着他们唱歌忘记恐惧,大女儿偷偷出去约会,她就帮忙隐瞒。

  事实上玛利亚是在演示,如何跟3-15岁的小孩无障碍的沟通,那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

  玛利亚和孩子们唱歌跳舞的场景,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,很多舞蹈都由孩子们完成,非常可爱。

  而其中最有名的一幕,是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,这也是著名的歌曲《Do Re Mi》的出处。

  这段音乐得配合画面一起观看才有意思,诸位可以比较下音乐剧和电影版的区别。

  故事的另外一条线,是玛利亚和上尉的爱情故事,起初他们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着争论。

  但后来上尉也被玛利亚打动,开始认识到,教育孩子应该是靠爱和温情,而不是靠铁血纪律,于是他给予孩子们更多包容和关爱,不再那么严厉;上尉态度的改变,才让音乐回到他们家中。

  而玛利亚在爱上上位之后,不得不面临着上帝与爱人的选择,出于忧虑她甚至一度离开上尉家。

  最后,玛利亚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内心感觉,和上尉在一起,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,她也成为七个孩子的后妈。

  常识:《音乐之声》是先有音乐剧,然后才有电影,虽然国人对《音乐之声》的印象主要是在于这是一部经典电影,但是事实上,在全世界《音乐之声》最大的标签应该是音乐剧。

  电影由于是现场拍摄,可以大量的运用真实场景去表达展示。像《Do Re Mi》这首歌,在电影里可以在山坡上唱,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唱。

  但是舞台上就做不到了,事实上音乐剧版本,这首歌是在玛利亚和孩子初次相遇时就唱了,她是通过这首歌和孩子们迅速建立起感情。

 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视频看到,在表演这首歌的时候,孩子们的舞蹈是非常重要,欢快的舞蹈和愉悦歌声相配合,我们才可以更直接的体会到剧的欢乐气氛。

  这首歌在音乐剧里的位置和电影也是完全不一样,在音乐剧里面是出现在打雷那一幕。

  这一幕,需要8位演员们在一个小小的卧室里欢快的载歌载舞,渐渐忘记对雷声的恐惧,这段舞蹈的表演也是非常精彩。

  至于音乐的演唱,早期的好莱坞歌舞片数目不少,很多演员都唱功不俗,所以其实是没太多的区别,都非常的好听。

  音乐剧的优势:《音乐之声》的电影,已经不会有任何变化的,但舞台演出每天都会不一样。每一个动作、每一句唱词,都可以不断的再打磨,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的惊喜。

  看儿童剧最怕三观不正。《音乐之声》就没有这种问题,这剧除了好看好听,三观也是极正,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爱与音乐。

  玛利亚和特拉普上尉都是的奥地利人,二战期间奥地利找到了纳粹德国的吞并,上尉不愿意妥协,但是又无法反抗,无奈之下只能妻子和孩子们一起逃离。

  上尉是一个爱国者,但是也不鲁莽,没有干砸德国车的脑残举动。他有自己家庭的人,首先他得保障家人的安全。

  在离开祖国之前,还为祖国人民唱了一首动人的《雪绒花》,这首歌一度被人误会为奥地利的国歌。o(╯□╰)o

  《音乐之声》是根据一个真实改编而成,玛利亚和特拉普上尉都是真实世界上存在过人物,玛利亚是在成为特拉普上尉的保姆之后和他结缘。

  他们成立特拉普家族奥地利救援会以救济奥地利人。与音乐剧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,玛利亚后来还生了三个小孩,也就是说特拉普上尉一家有10个孩子,名副其实的十兄弟。

  小编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快闪视频,是关于《音乐之声》里面《Do Re Mi》这首歌,在这个视频里面我能够正常的看到,老中青三个年龄阶层的人都在跳着同一支舞,这部作品已经影响了几代人,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!

  2.《音乐之声》开始注重中国市场,今年年初已经来过中国,以后也会再来,如果巡演到你们的家乡,记得去看看。

  3.NBC在2013年提供过该音乐剧的视频版本,关注微信号儿童剧世界,在文章底部原文链接可直接观看

  关注【儿童剧世界】综合的儿童剧资讯文化平台,涵盖儿童剧类型、观演知识普及、儿童剧文化、剧目介绍、名剧解析、幕后直击、专家解读、教育活动、互动活动等! etxij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