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音乐剧这几十年……

  在1980年的第四期《音乐通讯》上,有一位旅美作者发表了一篇《从do-re-mi谈起——美国音乐剧浅介》的文章,这是『音乐剧』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国内的正式刊物上。

  1957年,沈承宙从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中毕业。原本准备继续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,但却被时代裹挟着辗转成了武汉歌舞剧院的歌剧学员。

  在偶然间听到姐姐从美国寄回的音乐剧磁带之后,他决定自费去美国学习音乐剧。发表在《音乐通讯》上的那篇文章正是他在美国的时候撰写的。

  当谈到为什么把『Musical』翻译成『音乐剧』的时候,沈承宙说: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确实就是要把『musical』翻译成什么,当时也没什么资料可供我参考。虽然我们的祖国早就有『歌舞剧』这个概念,但是由于『musical』并不一定有『舞』,音乐却是每部『musical』必备的元素。所以,我就把『musical』翻译成了『音乐剧』,并在那篇文章中提了出来。

  歌舞片《音乐之声》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之后,就一直在用它美妙的旋律默默地影响着每一个观众。

  沈承宙曾经回忆,到美国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在国内看过一部音乐剧,就是这部《音乐之声》。

  沈承宙当时就觉得太好看了,像《哆唻咪》那样的歌也太好听了,那时候好多地方都组织过内部放映《音乐之声》。

  《音乐之声》是百老汇词曲搭档理查德·罗杰斯和奥斯卡·汉默斯坦二世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,除此之外他们的作品还包括《俄克拉荷马》《国王与我》《南太平洋》等。

  剧场版《音乐之声》1959年在百老汇首演,第二年就获得了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女主角等五项大奖,后来又多次复排。

  1965年,电影版《音乐之声》正式推出,后来传入我国的正是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。

  在新千年来临之前,『音乐剧』这三个字对于大部分国内观众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个『传说』,就像『百老汇』一样,只听过没见过。

  当我们的脚步跨过20世纪的最后一天,国外的众多经典音乐剧也像约好了一样,一步步地向我们走了过来,以其最真实的面貌在剧院里和我们逐个见面。

  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来到内地演出的『国外大制作』,上海的观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,21场演出场场爆满,这也成了上海大剧院建成以来最热闹的一次演出。

  这个『开门红』也随即开启了上海大剧院对于一系列国外音乐剧的引进计划:2003年的《猫》、2004年的《剧院魅影》和2006年的《狮子王》……都陆续实现了它们的中国首演。

  如一台好戏的制作人汉坤所说,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,正是这些国际经典音乐剧撩起了国内观众对音乐剧的热情,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音乐剧观众,很多现在的从业者也都是在那个十年里入坑的。

  2007年9月11日,中文原创音乐剧《蝶》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,这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之一。

  《蝶》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讲述了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。

  它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在编排和舞美等方面吸收了西方音乐剧的精华,但是在音乐方面则以中国本土音乐风格为基调,对于本土音乐剧的创作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  2008年7月,《蝶》参加第二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,一举夺得了全场最高奖——特别奖,这是中国音乐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并荣获大奖,也说明了在制作和审美上《蝶》也初步获得了国际认可。

  当喻越越和鞠红川在《爱乐之都》中唱出来自音乐剧《蝶》的两首经典曲目《新娘》和《诗剧》的时候,全场观众都惊呼『太好听了』!

  可惜的是,从首演至今,它并未在国内的音乐剧市场获得多么大的成功。作为一部完全原创的中文音乐剧,它生不逢时,在大家都只唯国外经典作品马首是瞻的时候,《蝶》注定不会在市场上获得过多的关注。

  这部音乐剧由李盾担任制作人,吉勒·马呜任总导演,三宝、关山联合创作。它在中国音乐剧发展进程中所代表的,正是那些一直在为中文原创音乐剧默默耕耘的人。

  1987年5月,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美国尤金•奥尼尔戏剧中心联合主办、中央歌剧院编排演出的音乐剧《乐器推销员》和《异想天开》中文版在北京首演。

  这也成为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事件,开启了国外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的制作先河。

  但是中文版的制作线年,音乐剧《妈妈咪呀!》第一次来到中国,分别在上海演出了32场,在北京演出了16场,场场爆满,缔造了当年的票房神线年,中国对外文化集团、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韩国娱乐巨头CJ集团三方联手组建了亚洲联创,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全版权复制的本土化音乐剧《妈妈咪呀!》。

  2011年7月,在上海的首轮32场演出总收入达1600万元,随后的三年,《妈妈咪呀!》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超过400场,票房近2亿。

  《妈妈咪呀!》中文版的成功,代表着中国内地在音乐剧制作和市场双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,也代表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
  说, 制作中文版 音乐剧 对中国音乐剧产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。既为观众做了普及,也培养了很多音乐剧的制作人才。

  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,立足本土的音乐剧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。2010年,

  同样是2010年,汉坤从大学毕业,没有直接参加工作,而是选择了去韩国学习音乐剧制作。

  ,开始专注本土原创音乐剧和国外音乐剧中文版的制作。那一年,汉坤也已经回国,入职刚成立不久的音乐剧制作公司『七幕人生』。2018年,韦伯音乐剧《周日恋曲》中文版在美琪大戏院正式上演。这部中文版音乐剧也正式迈开了

  与音乐剧国际巨头、《剧院魅影》等作品的版权方英国真正好集团共同合作的第一步。

  包括一次规模最大原版《剧院魅影》国内巡演的『魅影中国计划』也在当年正式启动。

  音乐剧《伪装者》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内核,将其置于新时代的语境下,用高品质的音乐元素和舞台表现方式,让红色精神在音乐剧的魅力中缓缓流淌。

  后来,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又引进了原版音乐剧《芝加哥》和《摇滚学校》等在国际知名音乐剧,并于2019年底成立了

  2021年,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推出的本土原创音乐剧《伪装者》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。即使如此,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也在继续对该剧进行打磨。

  总经理戴筱莹说:在中国原创音乐剧越发被强调的当下,作为创造生产的制作方,我们有责任做到精益求精、不断打磨每一部原创音乐剧,将每一次预演、首轮、复排、巡演视作提升自我的机会,要实际做到『改到最后一场』,不辜负观众的期待和时代的要求。

  正当大家都非常看好中国音乐剧未来的市场,都罗列了一大堆即将准备实施的宏大计划的时候,疫情来了。整个行业陷入停滞和无限的不确定中。但在危机中,也同样隐藏着机遇。本土制作和原创音乐剧迎来了一个小的爆发期。

  2020年8月28日,《阿波罗尼亚》在上海亚洲大厦星空间1号首演。在一种充满各种不确定的未知中,这个只能容纳100多人的『小酒馆』意外地『火』了。

  在上海市『演艺新空间』政策的支持下,这种以『小』为主要特色的演出形式开始在上海遍地开花,成为了上海音乐剧市场最亮眼的风貌。

  同时,汉坤又把这种形式带去了广州、长沙、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,在当地也都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情支持。

  可以预见的是,作为在疫情期间孵化出来的环境式小剧场,这种形式的演出一定会成为接下来国内音乐剧市场的主要形态之一。

  紧接着,缪时客又推出了《沉默的真相》、以及即将推出的《无证之罪》都属于紫金陈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三部曲。

  据制作人张志林介绍,《隐秘的角落》和《沉默的真相》这两部作为纯原创的本土音乐剧,从小说创作到音乐剧剧本创作、编导、舞美等方方面面都是由国内主创人员完成。

  即使整个市场仍然被疫情笼罩着,但是《隐秘的角落》从去年8月首演到之后的半年多内,依然完成了商业演出100多场,能够准确的看出它在题材和制作水准方面都得到了国内观众的认可。

  正如戴筱莹所说,慢慢的变多音乐剧跳出模仿和改编的模式,溯源本土历史故事,坚定走原创的思路。除了红色题材的音乐剧

  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,《爱乐之都》在曲目的选择上某些特定的程度也折射出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道路。

  从中文原创音乐剧《蝶》到《隐秘的角落》,从国际引进剧《剧院魅影》到《摇滚莫扎特》,从本土改编版《妈妈咪呀!》到《阿波罗尼亚》……

  在戴筱莹看来,面对多样化的音乐剧受众和愈发繁荣的市场,现在涌现了多部优秀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。

  这些作品不论是在题材还是体裁上都有新的突破,也塑造了独特的国内音乐剧观众审美。可以说,现在是一个中国的原创音乐剧时代。

  这也与很多音乐剧从业人员的观点不谋而合,《爱乐之都》的适时推出能够说是『深得民心』。

  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,一下子打断了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步伐。但是大家对未来仍然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。

  但也正如梁一冰所说,它一定要经历挫折,一定是在跌宕起伏中成长、前行,伴随着波峰与波谷交错的去发展,才有机会展现这个行业真正的魅力。

  不管是《白夜行》,还是《人间失格》,梁一冰在作品的选材和团队组建上不拘一格,正一步步探索中国音乐剧创作的更多可能性。

  事业单位,新办法养老金7000,老办法5000,最终养老金6800,是吗

  2023年“百大UP主”网友评分,罗翔9.2分,何同学2.5分排名垫底

  0-4到5-4,中国名将大翻盘!19岁新人5-0横扫,丁俊晖德比战出场

  周其仁: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根基在于普遍的自由,而非少数特权或既得利益集团的自由

  LeCun自曝曾因工资太低拒绝谷歌Offer!如果自己加入,会让谷歌研究文化更开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