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7日至8月10日,由我国国家话剧院出品、扮演,老舍先生同名经典改编、田沁鑫执导的话剧《四世同堂》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表演。
《四世同堂》鸿篇巨制凝练在舞台上,剧作沿用着小说文本《惶惑》《偷生》和《饥馑》三部曲的结构,剧情以祁老太爷据守四世同堂抱负、筹办八十寿宴为主线,在民族存亡的危险时间,串联起胡同居民面对家国命运与个人出路的悬殊选择,展示着众生百态。
卡司阵型上,我国国家话剧院集结了老中青三代艺人,测验在舞台上勾勒出老北平胡同里的贩子群像。我国国家话剧院艺人刘威、侯岩松参演,与他们同台献艺的,还有徐卫、赵芮、刘喆、姬晨牧、江佳奇、杨晨等剧院中青年艺人。在他们的演绎中,祁家、冠家、钱家等各色人物的命运浮沉与悲欢离合在舞台上缓缓铺开。
《四世同堂》小说始于祈老爷子的自白,他的人生理念便是:“逢节他要过节,遇年他要祭祖,他是个循规蹈矩的公民,只求消消停停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。”
而话剧需求首先在舞台上展示一个故事产生的场所,剧作伊始,钟鸣幕启,长衫说书人登台,顷刻间将观众引进半个世纪前小羊圈胡同的沧桑年月,了解的胡同光影重现剧场,在舞美出现上,祁家、冠家、钱家三家院子以立体折叠结构出现,活动山墙自若切换着胡同、院子及室内空间。
舞台中心出现小羊圈胡同的“葫芦肚”结构:左边为奸细冠家(门联“旭日临门早,春风及第先”),右侧为传统宗族祁家(门联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),中心为文人钱家(门联“松菊陶潜宅,诗书孟子邻”),三家门楼款式各异,暗喻其文明态度。
观众在这活动布景中,可微观俯瞰,亦可微观跟从艺人“穿堂入室”。这些可移动的墙面不仅是布景,也是情节推动的齿轮,例如奸细冠晓荷被活埋时,墙面急速闭合,标志其作法自毙,而人物推墙的动作自身,也暗合老舍对“打破关闭传统”的呼喊。
在排演《四世同堂》时,田沁鑫回绝依靠单一明星,坚持由老中青三代艺人一起构建胡同“贩子生态”,她介绍,一切参演的艺人需求深化了解人物文明布景,例如祁瑞宣的文人徘徊需兼具书卷气与挣扎感。而在舞台上,人物的扮演也要尽量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,如奸细人物经过夸大身体语言揭穿其投机心思;钱诗人从山人到兵士的改变,也用缓慢的身体语言改变暗示精力觉悟。
这些人物也给观众留下深入的形象,一则剧评写道:“老舍诙谐、质朴的文字下是那个年代的痛楚。……许多形象都让人形象十分深入,比方气场别出心裁的冠所长、铮铮傲骨的四爷爷和小崔、反抗者钱爷爷、隐忍的韵梅、有情又清醒的桐芳,还有一群死不悔改的奸细们。”
《四世同堂》自2010年首演至今,十五年进程,七十余城巡演,扮演近四百场。汹涌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,扮演开场前,天桥艺术中心前厅已是人潮涌动。很多观众在《四世同堂》主题布景前停步留影,收取定量留念票根与留念票夹的部队弯曲成行。
导演田沁鑫指出,剧中“四世同堂”结构的坍塌,隐喻传统宗族观在危机中的局限性,而普通人的觉悟(如韵梅从主妇到家庭支柱的生长)则传递“布衣英雄主义”,对今世观众具有启示含义,田沁鑫说:“以打造布衣史诗的方法做《四世同堂》,问候的是老舍先生在民族文明上的坚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