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剧《宝岛一村》主创成都共享:两岸共品年月里的家味

  

话剧《宝岛一村》主创成都共享:两岸共品年月里的家味

  人民网成都8月13日电 (赵祖乐、实习生王雨欣)8月12日晚,话剧《宝岛一村》艺人共享会在成都举办,屈中恒、那维勋、冯翊纲、范瑞君、宋少卿、萧艾6位主演齐聚,与现场观众一起回溯那段共同的眷村前史。

  《宝岛一村》自2008年首演以来,凭仗其深重的文明根由与动听的故事,在全世界华人中引起火热反应,成为华语剧场的经典之作。该剧由赖声川与闻名影视制作人王伟忠携手打造,以1949年到60年代的大年代为布景,叙述了因政治环境变迁意外渡海到台湾的新移民,在“眷村”落地生根的故事。剧中经过三代居民、四个家庭的笑泪交错,展示了从思乡盼归到融入当地的杂乱情感,生动出现了台湾宝贵的族群交融前史。

  共享会上,艺人们回想了与《宝岛一村》的深度联合。当被问及人物刻画的根基,屈中恒坦言:“老兵口述史中那些用脸盆种辣椒、靠乡音认老乡的细节,让人物有了血肉温度。”剧中以诙谐包裹前史悲情的共同气质,被艺人们视为最大应战。冯翊纲着重:“喜剧是糖衣,内核是年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坚韧。尺度感在于让观众的笑声未落,心头已泛起酸楚。”

  女人人物的力气成为焦点。扮演“眷村母亲”的范瑞君共享道:“她们像野草,在缝隙中撑起一个家。排演时我重复揣摩她们藏起眼泪为家人盛饭的姿势——磨难中爆发的生命力才最动听。”萧艾则弥补道:“那个年代女人的缄默沉静支付,自身便是一种响彻云霄的呼吁。”

  从2008年首演到第348场巡演,《宝岛一村》的舞台生命力令人惊叹。“每次登台都像第一次,由于观众的眼泪和笑声永久新鲜。”萧艾道出背面的诀窍。

  面临观众超越300场表演怎么保鲜的发问,屈中恒目光笃定:“每次登台都当最终一次。观众席里可能有第一次看戏的孩子,这份敬畏心让咱们不敢松懈。”

  冯翊纲笑谈暗地温情:“上一年巡演,萧艾在后台用四川话教咱们说‘巴适得板’,成果宋少卿说得像‘巴士抛锚’,全剧组笑到忘掉登台严重——这种家人般的默契,是舞台之外的奉送。”

  互动环节中,有观众问及“大陆观众为何能共情台湾眷村故事?”冯翊纲的答复引发全场共识:“从晋商走西口到下南洋,华人的迁徙史实质相通。剧中那锅红烧肉,可能是上海胡同味,也可能是成都巷里香;防空洞出世的孩子,和三线建设子弟有着相同的‘异乡人’目光——咱们演的历来不是‘台湾故事’,而是‘华人故事’。”

  主演们共同以为,《宝岛一村》不仅是一部话剧,更是一座衔接文明与情感的桥梁。它用艺术的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到那段特别前史时期人们的日子状况和精神世界,引发了不相同的区域华人对乡愁、亲情、家乡的共识。

  据悉,《宝岛一村》成都站表演将于8月15日至16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·歌剧厅连演两场。这部享誉华语剧坛的经典之作,将以长达3个小时的沉溺式剧场体会,带领蓉城观众走进一幅跨过60年风雨、浸透年代体温与个别悲欢的生命长卷,感触那份笑中带泪的深重力气。